A股15家公司终止增持 12家股价下跌累计幅度均超20%
2024-09-24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
在2018年市场行情回调的背景下,A股掀起了新一轮上市公司“增持潮”,但随着增持期限进入“倒计时”,一些公司的增持主体不仅是“零增持”状态,而且干脆宣布终止增持计划。
终止数量创近年新高
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6月2日,今年A股已有15家公司发布终止增持计划的公告,创近年新高。具体来看,2018年只有6家,2017年和2016年各有1家,2015年不到10家,2014年为2家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从时间看,前述15家公司中,有12家是在4月份以来宣布终止的;从增持主体看,除了控股股东、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,上述终止增持计划更多牵涉上市公司的“董监高”人员。
从终止原因看,1家因股价超过拟增持价格上限无法增持,1家因被暂停上市无法继续交易,其余13家基本为“由于金融市场环境变化、融资渠道受限等原因,增持股份所需资金未能筹措到位。”
从增持实施情况看,宏图高科等有6家公司发布终止增持计划公告时,相应的增持主体还处于“零增持”状态;银鸽投资、亚联发展等8家做了部分增持,但与增持计划设定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。比如,银鸽投资董事高管拟耗资2000万元-4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,拟终止前增持了549.50万元;亚联发展公司实控人拟增持的金额不低于3亿元,拟终止前增持了8554.55万元。
部分终止增持计划涉及金额较大。比如,粤泰股份控股股东或其一致行动人拟增持股份金额介于4亿元-10亿元,拟终止前未有增持;融钰集团董事长尹宏伟拟增持金额为5亿元到10亿元之间,增持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5%,终止前通过控制的公司累计增持了993.87万股,占融钰集团股本的比例为1.18%;阳普医疗实控人邓冠华及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拟增持金额为1亿元到10亿元,终止前部分高管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做了增持,增持金额为1748.30万元,实控人未增持;*ST雏鹰控股股东、部分董监高、证券事务代表及其他部分核心管理人员拟合计耗资不低于5亿元进行增持,终止前控股股东、实控人侯建芳增持了约3863.83万元,其他主体未增持。
此外,据统计,从发布增持计划到宣布终止计划这个期间内,上述15家公司中有12家的股价为下跌状态,累计下跌幅度均超20%,有的更是遭遇股价“腰斩”。需要注意的是,有的公司在发出终止增持计划的公告后,股价出现大跌。
加强约束机制
不可否认,一些增持计划会因客观因素终止或搁浅,比如年报、半年报披露窗口期、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期、股价超过拟增持价格上限、相关增持主体从上市公司离职等,但不排除一些目的不纯的“忽悠式”增持。因此,分析人士认为有必要加强对责任主体的惩戒,而不仅仅是道义谴责。
多位受访人士表示,尚需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。“其实从法规上并没有严格来说一定不能终止增持计划,只不过要求有合理的解释。目前好像也没说筹集不到资金是一个不合理的原因。所以,从法规上来说不能直接监管或处罚,又或者是限制这些大股东的。”有上市公司高管认为。
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,大股东增持向来是受监管鼓励的,但不排除一些增持计划除了稳定市场信心外,还有配合市场炒作的目的。从制度层面看,对于未能兑现的增持计划,很难鉴定是主观行为,还是客观行为,这让一些增持主体钻了漏洞。对投资者而言,索赔会面临取证难的现实问题,建议理性投资,立足公司基本面,而不是盲目跟风参与概念炒作。

猜你喜欢

泰国湄南河堤坝部分垮塌 威胁民居寺庙


光库科技最新公告: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3034万元 同比下降436%


极氪戏耍员工好多年,上市后收入打骨折


叠穿七八件、看着像“衣服堆”,年轻人为省钱偏要捧红这穿搭


通胀粘性使欧美日央行货币政策将趋于同步


翰森制药尾盘涨近5% 多款药品近期获临床试验通知书


分仓14只私募,千万投资浮亏200万,私募投资人自曝“亏损检讨书”,勿盲信“小黑马”私募


亿达中国(03639HK)获悉一份向法院提出的对公司的清盘呈请已提交


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“你好!中国”——“豫园灯会美食夜”活动


中国中铁控股的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新增1条被执行人信息,执行标的24338万元


中证报:货币政策储备充足 该出手时必出手


证监会:吸引更多优秀民企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


浙江自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:“海绵充气床垫”


2025年5月5日全国主要批发市场荷兰豆价格行情


太突然!这只知名港股跌40% 紧急回应


天大药业:2024年亏损61371万港元


道达投资手记:这些领域或迎战略性机遇


每个交易高手的心里,都有一杆秤,他们只做赢面大的交易


匈牙利持续应对高通胀挑战_价格涨幅_食品_政府


胖东来起诉“柴怼怼”案新进展:抖音下架29条视频并限制账号一月
